特聘研究员

  • 姓名: 沈正康
  • 性别: 男
  • 电话: 
  • E-mail: 

个人简介

男,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 

1982年春毕业于北京大学,1990年获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地球物理博士学位。1991-2001年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暨南加州地震研究中心博士后、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2001年8月回国。从1987年起开始从事运用GPS方法监测地形变及模型解释、地震物理学与地球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曾经并正在主持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联邦地质调查局、南加州地震研究中心、中国自然科学基金会、科技部等多项研究项目。

教育背景

1978/03至1982/01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硕士地球物理

1983/09至1985/05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硕士地球物理

1985/09至1991/01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博士地球物理

工作经历

1991/01至1993/01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南加州地震研究中心博士后地球物理、空间大地测量

1993/02至2000/06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南加州地震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地球物理、空间大地测量

2000/07至2008/05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南加州地震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地球物理、空间大地测量

2001/08至2008/05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地球物理、空间大地测量

2008/06至现在北京大学地空学院教授地球物理、空间大地测量

主要成绩

主持了1992年美国Landers地震震后震中区形变的观测与研究。主持了南加州地震中心GPS流动网数据的分析归算,此项目为南加州地震中心重大研究成果之一。

通过GPS资料分析得到中国华北北部地区形变带运动场,包括山西地堑北部的拉张与张渤地震带的左旋走滑。此结果对估计该地区长期地震危险性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阿尔金地区GPS资料的分析,精确测定阿尔金断层中段错动率及青藏高原北缘和塔里木盆地运动形态。对研究青藏高原动力学模型及其与中国大陆东部岩石圈相互作用有重要意义。

通过GPS资料分析得到川滇地区地壳形变场,分析结果表明其形变方式、断层运动特征明显与块体运动模型不符,而能够用受岩石圈流变学结构控制的连续形变模型解释;对于认识大陆形变模式、动力学机制有重要意义。

研究环太平洋俯冲带上均发现的周期性的慢滑移事件及其与地球自转变化产生极潮所引起应力变化的关系。结果对于断层转换带物理性质、地震触发机制研究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