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聘研究员

  • 姓名: 杨晓松
  • 性别: 杨晓松
  • 电话: 
  • E-mail: 

简介:
男,1959年生,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构造地质学及岩石物理学。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德国Potsdam国家地球科学中心国际合作基金项目和课题以及中国地震局实验室重点建设项目的研究。 主要以高温高压岩石学实验设备和岩石物理性质测量系统为研究手段, 从事岩石圈物质组成和结构、岩石物理性质、造山带动力学研究。 已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目前正在进行以下4个方面的研究:1. 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岩石物理学和岩石学实验: 重点研究部分熔融在造山带地壳物质调整和地壳形成中的作用, 以及对地球物理测深结果的影响。 2.地震时间序列的分析方法研究。 3. 青藏高原岩石圈动力学研究: 模拟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和下地壳麻粒岩的形成的时代和过程; 研究青藏高原壳内低速-高导层的成因。 4. 超声地震实验与数值模拟: 超声波的散射和衰减特性等。
个人简历
1981.12 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学系, 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0.07 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获理学硕士学位
2000.07 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
1982.02-2000.07 在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任教
1997.02-1997.07 作为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第一批培训人员赴德国Potsdam国家地球科学中心学习大陆科学钻探工中岩石物理测试技术; 赴德国Kiel大学开展岩石物理学实验研究
1998.09-1999.04 作为访问****赴德国Potsdam国家地球科学中心进行岩石学和岩石物理学实验研究
2000-2002在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 出站后留所工作。
研究方向:
代表论著:
1.闫小兵,周永胜,杨晓松,2007,人工地震反射法在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地震地质,29(4):894-904
2.王多君,马瑾,杨晓松,周平,2007,地幔矿物电导率研究进展,地震地质,29(1):152-160
3.Yang Xiaosong,Zhou Ping,Ming Yuehong,2007,Vp of muscovite-biotite gneiss up to 950°C at 400 Mpa:Constraints on the origin of abnormal seismic layers in continental crust,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52(24):3397-3402
周平,杨晓松,王多君,2006,熔体形态学及其对岩石物理和力学性质的影响,地球物理学进展,21 (3):790-797
4.YANG Xiaosong,JIN Zhenmin,MA Jin. 2005. Anatexis in Himalayan crust:Evidence from geochemical and chronological investigations of Higher Himalayan Crystallines. Science in China(Series D), 48(9):1347-1356.
5.Yang, X. S., Du, S, Ma, J. 2004. Do Earthquakes Exhibit Self-Organized Criticality. Physics Review Letters, 92: 228501 -228504.
6.杨晓松, 金振民, 马瑾. 2004. 喜马拉雅造山带地壳深熔作用: 来自聂拉木群混合岩的地球化学和年代 学证据. 中国科学D 34: 926-934.
7.杨晓松, 马瑾, 刘力强. 2004. 周期性层状介质中超声波传播的实验研究. 地震地质, 26(3): 484-491.
8.Yang Xiaosong, Ma Jin, Jin Zhenmin, Gao Shan and Ma Shengli. 2003. Partial melting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the seismic velocity structure with the southern Tibetan Crust. Acta Geologica Sinica, 77(1): 64-71.
9.杨晓松, 马瑾. 2003. 大陆岩石圈解耦及块体运动讨论—以青藏高原—川滇地区为例.地学前缘, 10(特刊): 240-247.
10.杨晓松,马瑾,张先进. 2003. 大陆壳内低速层成因. 地质科技情报, 22(2):35-41.
11.yang Xiaosong, Jin Zhenmin, Gao Shan, Huenges E. 2002. Genesis of Granulite in Himalayan Lower Crust: Evidences from Experimental Study at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47(6): 448-453.
12.杨晓松,金振民,马瑾, Huenges E., Schilling F. 2002. 青藏高原北部异常SKS分裂成因的初步探讨―被熔体强化的岩石圈各向异性. 地球物理学报, 45(6): 821-831.
13.Yang X S, Jin Z. M.,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dehydration melting of natural biotite-plagioclase gneiss from high Himalayas and implications forHimalayancrust anatexis,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1, 46(10):867-871.
14.杨晓松, 金振民, 高山, E. Huenges等. 2001. 喜马拉雅造山带下地壳麻粒岩成因: 来自高温高压实验的证据. 科学通报, 46(24): 2025-2030.